过去人们制作棒子面饼的场景,那时候,棒子面饼可是家家户户的主食,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期望。”
顾宇和林晓听得入神,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过去定兴人民在厨房里忙碌制作棒子面饼的画面。
林晓感慨地说:“原来棒子面饼有着这么深厚的历史,它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定兴历史的见证者。”
走进传统作坊,揭秘制作工艺为了更深入了解棒子面饼的制作过程,顾宇和林晓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来到了一家传统的棒子面饼作坊。
一进作坊,他们就看到了忙碌的景象。
作坊的师傅先带他们来到选料区,地上堆满了金黄的玉米。
师傅拿起一根玉米说:“制作好的棒子面饼,选料是关键。
我们只选本地新鲜、颗粒饱满的玉米,这样才能保证面饼的口感和香气。”
接着,师傅展示了脱粒的过程。
现在虽然有了机器,但有些工序还是保留了传统的手工方式。
脱粒后的玉米被送到晾晒场,在阳光下晾晒数日,直到水分充分蒸发。
顾宇好奇地问:“为什么要晒这么久呢?”
师傅笑着回答:“晾晒后的玉米更容易磨粉,而且能锁住玉米的香味。”
磨粉是个重要环节,作坊里有一台古老的石磨。
师傅说:“石磨磨粉虽然慢,但能最大程度保留玉米的营养和风味。”
看着玉米粒在石磨的转动下变成细腻的面粉,顾宇和林晓不禁感叹传统工艺的魅力。
面粉准备好后,就进入了和面阶段。
师傅在面粉中加入适量的水和酵母,开始揉面。
他的双手熟练地翻动着面团,不一会儿,面团就变得光滑有弹性。
林晓忍不住上手尝试,却发现揉面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容易。
发酵的面团被分成一个个小剂子,师傅将剂子擀成薄饼。
顾宇注意到,师傅擀饼的手法非常娴熟,薄饼的厚度均匀一致。
最后,薄饼被放在烧热的平底锅里烙制。
师傅不停地翻面,随着温度的升高,薄饼逐渐变得金黄酥脆,香气四溢。
顾宇和林晓全程认真观看,对棒子面饼的制作工艺有了深刻的认识。
他们觉得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匠人的心血,这小小的棒子面饼凝聚着定兴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棒子面饼的独特口感与丰富营养在品尝棒子面饼的过程中,顾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