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半夏小说吧 > 其他类型 > 怨雪结局+番外

怨雪结局+番外

长芳 著

其他类型连载

还记得她,这就足够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若我无法为自己的恩师翻案,又何以为人子,若我不能为家国、为百姓尽自己所能,又何以立足天地世间,知其不可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虽千万人,吾往矣?”公主喃喃道,“孩子,你可知要走的路何其艰险?”我坚定不移地看着她,用沉默回复她的问题。“她真的很像她,倔强、刚烈,既然如此,我现在把自己知道的一切告诉你。”长公主娓娓诉说,那是一个封尘多年的秘密:“我见到清洳的第一眼就知道她是个女人,她刚登科及第,父皇亲自给她戴上玉宫花帽翅,那日我恰逢出宫到甘露寺上香,她骑着骏马经过,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风光无限,成了多少女子的春闺梦里人,成了多少男子梦寐以求的渴...

主角:晟朝永城   更新:2025-01-10 17:1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晟朝永城的其他类型小说《怨雪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长芳”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还记得她,这就足够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若我无法为自己的恩师翻案,又何以为人子,若我不能为家国、为百姓尽自己所能,又何以立足天地世间,知其不可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虽千万人,吾往矣?”公主喃喃道,“孩子,你可知要走的路何其艰险?”我坚定不移地看着她,用沉默回复她的问题。“她真的很像她,倔强、刚烈,既然如此,我现在把自己知道的一切告诉你。”长公主娓娓诉说,那是一个封尘多年的秘密:“我见到清洳的第一眼就知道她是个女人,她刚登科及第,父皇亲自给她戴上玉宫花帽翅,那日我恰逢出宫到甘露寺上香,她骑着骏马经过,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风光无限,成了多少女子的春闺梦里人,成了多少男子梦寐以求的渴...

《怨雪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还记得她,这就足够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若我无法为自己的恩师翻案,又何以为人子,若我不能为家国、为百姓尽自己所能,又何以立足天地世间,知其不可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

“虽千万人,吾往矣?”公主喃喃道,“孩子,你可知要走的路何其艰险?”

我坚定不移地看着她,用沉默回复她的问题。

“她真的很像她,倔强、刚烈,既然如此,我现在把自己知道的一切告诉你。”

长公主娓娓诉说,那是一个封尘多年的秘密:

“我见到清洳的第一眼就知道她是个女人,她刚登科及第,父皇亲自给她戴上玉宫花帽翅,那日我恰逢出宫到甘露寺上香,她骑着骏马经过,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风光无限,成了多少女子的春闺梦里人,成了多少男子梦寐以求的渴望,风吹动她的衣摆,珺璟如晔,雯华若锦,风姿绰约,尽展盛世芳华。

后来我得知她是逃婚出来的,在十八岁的她面前有两条路,一条听继母摆布,嫁给一个纨袴子弟,生儿育女,当一个贤妻良母,享受别人眼中的‘天伦之乐,’另一条的尽头是未知的全力,要么功成名就,要么身败名裂,她选择了第二条路,自此决定了她的一生。

她离家出走,女扮男装,五年后登科及第。如果她当初选择第一条路,柴米油盐、家长里短、争风吃醋足以然她凋零枯萎,变成‘鱼眼睛’,可她放弃成为一个女人,她不在附庸于夫家,世人提到许君如,不是因为她不是某个人的女儿,某个人的妻子,亦或是某个人的母亲,她是她自己,在权力的滋养下,她的光彩更加耀眼夺目。她跨越男子设下的一道道大山,登上属于男人的战场,与他们一起逐鹿天下,这是亘古未有的,我仰慕她的才华,渴望成为她的战友。可她过于刚直,宁折不屈,不久便被贬去徐州,我以为这辈子再也不能与她相见,做梦都没想到她还能回长安。

后来我执意要与清洳成亲,不是因
为她的相貌、官爵,仅仅是为了她,她当初坚决不肯,甚至想辞官,就是不肯说出真相,我私下找过她,把藏在我心里十几年的秘密告诉她,这是只属于我们之间的秘密:‘我知道你的一切,十六年间我守口如瓶,过去如此,今后亦然,我需要一个丈夫,你需要一个帮手,我们的合作只会是双赢,我知道你的渴望、你的野心,你天生就属于庙堂,你如今得罪了周家和北司,势同水火,终有一日势必鱼死网破,让我成为你的伞、化为你的盾,我被血统赋予的权力与你共享,这是血缘所赋予的,无人可以夺去,请让我成为你权力之剑的光环,请让我成为你密不可分的盟友,请让我成为你并肩作战的战友。’

‘为什么?’她疑惑不解。

‘我曾陪父亲母亲到泰山封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站在高处鸟瞰底下的芸芸众生,君子量不极,当胸怀天下,心纳百川,莫拘泥于立锥之地。我把自己的志向寄托在你的身上,我愿意把所有的赌注都下在你身上,我想你赢,不只是赢你的政敌,是赢天下所有的男人,为此,不惜一切代价。’

‘可我是随时会死之人,被波及连累,值得吗?’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我记得那天,她要去上朝时给自己卜了一卦,得出的是死卦,我不让她出门,她却执意离开,或许,她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既定的结局。”

她的故事像埋藏在松树下的美酒,随着时光的沉淀而愈发醇香,却带着苦涩,最后被人硬生生打翻,与泥土混杂在一起。

“您当年可有寻到什么证据?许府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净,什么也没剩下,我知道老师的书信曾经被调换,但我进不去大理寺,根本拿不到当年在许府搜到的东西。”

“去清韵轩,找白老板,说你要一幅望舒先生的岁寒三友,他们就知道该怎么做,你要的东西都在那,清洳平日用的信纸都是我托人特制的,里面加入芙蓉花瓣,质感不同,透过阳光右下角有梅花图案,她常在书房焚月浮香
、以权谋私、祸乱朝纲,”是个十足十的佞臣。我原对她的私生活并无多大兴趣,只是这个钦佩在男权社会下还能大放异彩的女子,在汗牛充栋、惜墨如金的史书留下寥寥数笔,让历史无论如何都绕不开她,这足以惊天动地。

此时是十二年末,距离“永平革新、”距离她的死,还有四年时间。

据史料记载,《西境志》是著名外交家薛灼所撰写,薛灼病故后由其后人完成第三卷,但如今坐在这里编写的人却是许君如,历史抹去了扉页上她的名字,把她打入万劫不复之地。我粗略地看了这本地理志,发现不仅仅记载自然地理,更有文人地理,详尽记载了西境的山川湖泊、风俗文化等记载,还有诸郡县的建置沿革、民户,云中一带的垦田地带以及铁官、铜官、金官、盐官等的分布情况,边境的关塞要隘、道路交通、水利渠道等等,这分明是一本百科全书。后成了晟朝将士的必读书,依靠书里记载的地形作战,利用地缘主动出击,诱敌深入,为与赫连夏的一次次战争发挥极大的帮助。书中记载了大量的地理人文资料也为后世研究晟朝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此时此刻,在书案前认真编写《西境志》的她,还未意识到风雨将至,等待她的将是千秋万代的口伐笔诛。

永平十四年二月十一,许君如原本每天雷打不动到天禄阁,哪怕再晚,都会过来一会,仿佛这里才是她的家,闻到墨香才会觉得心安似的。可今日她却未出现,我打听了许久才知发生何事,此事史书典籍未曾留下记录,若非亲身经历,我也不会相信。

赫连夏有两大珍宝,一是了尘法师的七宝琉璃舍利幢和夏族的神女,赫连夏位于晟朝的西北部,幽阴之地,两国常年打战,战火不休。现有的古籍记载,琉璃舍利幢存放的是南北朝时期的了尘法师圆寂后留下的舍利,其精美绝伦的造型、巧夺天工的技艺皆举世罕见,现存于国家博物馆。夏族的神女宛若天仙,传说能与天神对话。

肃宗欲以徐州、并州、郡下和赫连夏换这两珍宝,用城池换这些?难怪这件事
踏着月色往前走。

景元元年正月初五,登闻鼓的声音传到朱雀宫,永城长公主大喜过望,许府那场人为的大火虽已熄灭多年,但却点燃纪隐青内心复仇火焰,这些年未曾熄灭,她无数次怕害怕某一日,纪隐青会被这火焰反噬、焚烧,但如今,那个孩子做到了,这一刻她已经等了四个春秋,上千个日夜。

自周朝始设于阙门外悬登闻鼓,有冤不能伸者,可挝鼓鸣冤,向中央申诉,闻鼓声,天子亲审。

已经十几年没有人挝登闻鼓,我用尽毕生的力气敲鼓,我要朔风将逝者的呐喊响彻整个长安城,乃至响彻云霄。

据大晟律法,凡击登闻鼓者,男子廷杖三十,女子执三尺木。

十指连心,每一丝痛苦都被扩大上百倍,从手指蔓延至四肢百骸,我浑身颤抖,牙齿几乎要咬碎,我如今所承受的痛苦不及他们的万千之一,他们的英灵是我的盔甲,九死不悔。

宫门打开,我颤抖着奉诉状,几张状纸轻如鸿毛,却又承载着冤屈和道义,重如泰山,我带着他们堂堂正正地从应天门一步一步走到朝阳殿,走到世人面前。

明堂之上,晟文帝质问:“堂下何人,何故鸣鼓?”

“民女纪隐青,要告发刘怀远、周懋卿残害忠良,罪犯滔天。”

“永平十四年三月,建宁一役,建阳、宁德二城失守,主将副将被判死刑,纪将军在狱中被严刑拷打,被迫认下贿赂之罪,临死前留下血书,言:贼子以峰家人相要挟,峰被迫陷恩师于不义,此罪罄竹难书,自知难逃一死,留此遗书,望后人发现,为逝者昭雪,永平十四年七月初五书。此遗书被藏在其枕头中,后被诏狱的守卫陈舒发现,藏于家中,陈舒不久被北司追杀,藏匿在终南山中,此书字字泣血,望殿下明察。

永平十四年七月初七,许府被抄,发现许清洳与北夏密谋的书信。然,这些信乃是他人捏造栽赃。许大人所用纸张曰芙蓉醉,是由长公主名匠人特制,透光观看可见右下角的梅花图案,许大人素喜在书房焚月浮香,此香
“隐青,你先歇会,景明给她倒杯水,晚点也无妨,以后别这样急匆匆地跑。”皇后她看到我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说道,“春和,东西都搬好了吧。”

“都好了,奴婢突然想起忘了柜子里宜妃娘娘的画,这才去拿出来。”春和接过我手里的画,朝后院走去。

我们喝完茶便去后院,雨季刚过,很多东西都潮湿发霉,皇后见今儿天气好,秋高气爽,便下令把书房的藏书和画像都搬出来晒一下,银杏叶落在书的扉页上,别有一番风景。

我又看了一眼已故的宜妃的画像,和兰婕妤一模一样的脸,细看确实不太一样,宜妃的眼睛多了一丝玫瑰般的明艳,可谓千娇百媚,兰婕妤却是娉婷婉约,莫非是孪生姐妹不成?

我和兰婕妤的贴身侍女思晴之前常在天禄阁相遇,她去帮兰婕妤借书还书,一来二去便成了好友,经常相约一起过去,一次帮她找到兰婕妤走丢的猫,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兰婕妤,她迎着风向我奔跑过来,背后是漫天的夕阳和艳丽的牡丹。为表感谢,她请我去邀月阁喝茶,我们谈到诗书,渐渐地成了书友。

她宁可花时间去研究各种古籍,也不愿去讨好皇上,宫里不得宠又无子女的女人容易会被人践踏,什么好的东西都不会考虑你,吃不饱穿不暖。

她解释道:“看书日子好打发些,不看书,就只能一辈子望着这四四方方的天,我的现在和未来都在不断地重复过去的每一天,看别人的故事,才觉得我的心还在跳动、在能思考,哪怕四周有浮云,也能眼观八方,行至千里。”

让一个读书人违背自己读过的圣人之言,放下傲气、舍弃尊严伪装成另一个人,祈求别人的垂怜,何其残忍,既然见过光明,又为何要将她舍弃在黑暗中。

她总爱盯着墙上的《春山溪阁图》入神,画里是一个依水而建竹林小苑,透过小苑的窗户,有一对夫妻坐在妆台前,丈夫在给妻子画眉,屋外的小空地种了许多兰花,岁月静好,莫过于此。画没有署名,但我总觉得似曾相识。

入夜,我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