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半夏小说吧 > 现代都市 > 扶摇直上完结文

扶摇直上完结文

徐福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推荐《扶摇直上》,是作者“徐福”独家出品的,主要人物有赵泗嬴政,故事节奏紧凑非常耐读,小说简介如下:穿越大秦,成为出海为始皇求长生药船队的一名船员......飘洋八年,终回故土,成为大秦第一位海归。嬴政:可有仙山?可有仙人?可有仙药?赵泗:无......始皇帝:无功而返,此乃死罪......赵泗:“臣有物要献!”说罢,赵泗摊开一块破布,掏出几袋子皱巴巴的种子。“陛下,此乃世界地图,大秦尚未四海归一,此乃红薯土豆,亩产千斤!此乃......

主角:赵泗嬴政   更新:2025-02-28 07:2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泗嬴政的现代都市小说《扶摇直上完结文》,由网络作家“徐福”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推荐《扶摇直上》,是作者“徐福”独家出品的,主要人物有赵泗嬴政,故事节奏紧凑非常耐读,小说简介如下:穿越大秦,成为出海为始皇求长生药船队的一名船员......飘洋八年,终回故土,成为大秦第一位海归。嬴政:可有仙山?可有仙人?可有仙药?赵泗:无......始皇帝:无功而返,此乃死罪......赵泗:“臣有物要献!”说罢,赵泗摊开一块破布,掏出几袋子皱巴巴的种子。“陛下,此乃世界地图,大秦尚未四海归一,此乃红薯土豆,亩产千斤!此乃......

《扶摇直上完结文》精彩片段


翌日

始皇帝的归来并不是很轰动,最起码赵泗是不知情的。

眼下的赵泗,正与王离在蓝田郊野之中游猎。

二者皆一身劲装,背负长弓,箭囊,腰间挎着秦剑,王离还牵了两条大黄狗。

还有一匹战马,连同包袱一块拴在了树上。

原本是应该有两匹战马的,一人一骑……

说来话长~

赵泗上一辈子参加过马术俱乐部,骑过马,但是也就是一个业余爱好者的水平。

而且是在有马蹬马鞍等一系列辅助工具的情况下。

而这一世,打一穿越就漂洋过海,别说骑马,连见到马的次数都屈指可数。

再被摔了两次以后,赵泗老老实实的在王离的邀请下同乘一马。

刚开始信誓旦旦,最后出尽洋相,赵泗才想起来,秦朝原来没有马蹬马鞍,这玩意在秦朝之后才正式诞生。

“你这马术可得多练练,不然日后总不好一直同我共乘一骑。”王离笑着揶揄道。

“谁知道没有马蹬马鞍?”赵泗翻了个白眼。

没有马蹬马鞍这些骑乘工具的情况下,骑马这项运动的难度真的很高,尤其是对于赵泗这样的纯新手而言。

摔了几次以后就老实趴在马背上全靠臂力腿力夹紧才不至于被摔下来。

“马蹬马鞍?又是何物?”王离开口问道。

“骑马用的小东西,回头弄出来给你看。”赵泗懒得解释,没有多说。

王离见赵泗没有仔细解释,也没再多问,相处这么一段时间,二人关系越来越好,同寝同食是常有之事,不至于碰到什么就刨根问底。

“对了,你弓术如何?一石硬弓可能用得?”王离再次开口问道。

“这出来游猎,你又不能驭马,得靠弓术才能有所斩获。”

“我善射!”赵泗笑了一下,熟练的挽弓搭箭,轻轻松松拉满弓弦,尔后缓缓将弓弦放松。

晃动了一下手中的一石硬弓,赵泗略显得意的开口:“有点轻了,我常使三石硬弓!”

得益于璞玉光环的影响,赵泗的身体远胜常人,臂力极大。

力气大,就拥有了成为了弓手的基础条件。

和网游中经常出现的弓手不擅肉搏力气孱弱不同,现实之中,正儿八经的弓手基本上都是大力士,不然压根拉不开硬弓还做个屁的弓手,通常情况下,一个拉的来一石硬弓的合格弓手,放下长弓,也是出类拔萃的近战。

而赵泗,八年出海,遇到过险境,也遇到过厮杀,以至于赵泗磨练出一手不错的弓术,虽不能说百步穿杨,百发百中,但是沉心凝神的情况下,距离只要不是太远,说是十有九中绝不夸张。

力气又大,弓术也还不错,这才是赵泗在王离面前自信的缘由。

至于常使三石硬弓,那就纯粹在跟王离吹牛逼,以海外那个条件,根本做不出来三石硬弓,不过赵泗力气大是真的,目前所有经手的弓,都不能让赵泗完美发挥自己的臂力优势,王离带来的一石硬弓,给赵泗的感觉依旧偏软。

“三石硬弓?”王离脸上带着狐疑上下打量赵泗。

赵泗高是挺高的,按现代的尺度计算,将近一米九,以秦朝二十多厘米一尺的情况来说,赵泗妥妥就是一个八尺伟男子。

不过赵泗属于不显壮不显肉的类型,身形比较匀称,故而王离打量以后还是认真的摇了摇头:“我不信,我两石的弓都得勉强才能拉开。”

秦朝的一石大约是现代的一百斤出头,两石弓换算到现代那可是两百多磅。

赵泗笑了一下看向王离问道:“带的可还有弓?”

王离点了点头,赵泗也不多比比,直接挽弓,顷刻之间,弓成满月,手臂继续发力,弓弦竟被硬生生拉断。

而赵泗,毫发无伤,甚至手臂都没怎么动。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赵泗最恐怖的不是硬生生拉断一石硬弓的弓弦,而是拉断以后,拉弓弦的那只手几乎没有向后多动。

王离瞠目结舌,嗫嚅了半天这才开口说道:“三石弓,我怕是连开弦都开不了~”

“骗你呢,我那手底下几头烂蒜,哪能做的出来三石硬弓?”赵泗笑着开口。

弓箭这玩意,原材料是硬伤。

想要玩三石硬弓的前提是你得有一个三石硬弓才行。

以目前材料的强度,三石硬弓制作条件极高,数量也是极为稀有,怕是真的称得上神兵利器,赵泗别说三石硬弓,两石硬弓都没用过,开弓射箭,总得收着力气,一时兴起,弄断弓身拉断弓弦也是常有的事情。

“再给我一副弓箭。”赵泗开口,王离从马背上重新取下一副新的一石硬弓。

这次出门,一共带了四把硬弓,两把是备用,不用担心没的用。

赵泗为了熟悉手感,选择挽弓搭箭,而不是放空弦,频繁放空弦很伤弓箭,这个道理赵泗还是知道的。

深吸一口气,瞄准前方的大树,约莫三四十步的距离,赵泗沉心凝神。

一箭射出,稳稳当当的扎在大树躯干正中央。

尔后继续挽弓搭箭,一箭接着一箭,从最开始频率较慢,手感生疏,一直稳定到最后大约五秒钟一箭,稳定中靶。

放了二十多箭,赵泗只觉找回了手感,这才放下长弓笑了起来。

“还成,手感没生疏。”

而一旁的王离,略显目瞪口呆。

赵泗的箭术怎么说呢,很不错,但是也仅限于很不错,不至于夸张到世无仅有的地步,勉强在寻常人面前称一个射箭好手个中翘楚。

但和真正的神射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用来在小伙伴面前装逼已经够用了。

因为王离的射术,真的很一般。

如王贲评价一般,天资低劣,富贵出身,箭袋子喂养,也挽救不了王离低劣的天赋,王离的弓术在同龄人中都只能算是中等。

若不然,也不至于游猎还得带两条大黄狗了,因为如果不带这两条大黄狗,王离真的能做到忙活一天没有任何猎物。

赵泗之于王离,就相当于黄金大能俯视黑铁一般。

“如何?没骗你吧?”

王离点了点头脸上略带几分失落认真的说道:“你果然善射!”



  只不过王离年龄最长,是嫡长子,虽然王贲不喜,但是有王翦压着,王离地位固若金汤。
  王贲不喜王离,王翦却极爱王离。
  王离这孩子听话,憨厚,老实,也无甚大志。
  王贲有一定天资又如何?比不上蒙恬蒙毅两兄弟在王前亲近,关系又势同水火。
  王贲又做不到力压群雄独一无二!
  更何况王家也不需要第二个能力压群雄之人。
  王贲总是骂王离不争气,却不知道王翦已经不知道给王贲擦了多少次屁股,若不是王翦老成持重,多次退让,主动修复关系,王贲早就在群臣之中被孤立开来。
  王离屁颠屁颠的打好热水,过来为王翦脱去鞋子袜子,将王翦的脚放在水盆之中。
  王翦看着面前一幕忽而感伤。
  许多年前,蹲在这给自己洗脚的王离还是个小毛孩子,如今却已经成了能够持家的大小伙。
  “王家,以后还得靠你啊……”王翦声音意味而又悠长。
  “啊?”
  “不是还有我爹嘛……”
  夜色之中,爷孙的声音若隐若现……
  翌日……
  关内
  下邺乡,彻林里。
  此地和邺下只不过颠倒了一个顺序,不过距离却相差甚远。
  下邺是关内一乡,此地临华山之天险,原来此地是一处军所,后来因为天下一统,军所位置转移至往东一百多里之外,此地新迁民户,又成一乡。
  这也跟始皇帝平定天下以后无地可封有一定的关系。
  秦朝的军功爵赏罚严明,有功赏,有过罚。
  平定天下的过程中,秦人受功者比比皆是。
  而往前至商鞅变法时期,秦国就开始实行军功爵制度,直至平定天下,有功之士不知凡几,故而秦国本土之地,封到最后几乎已经封无可封。
  始皇帝虽然享受了先人遗泽,同时也得到了前人留下的沉重的包袱。
  始皇帝在分田的时候只能想法设法化解矛盾。
  关中没有好地了,但是还有一些荒地,还有山地,洼地,凑合凑合也能封赏。
  关外新征服的六国之地大把,也可以封赏。
  下邺乡就是这种情况,此地军所废弃之后,连这般山地也拿出来封赏士卒。
  没办法,关内剩的地是真的不多,只能挤,愿意去关外的老秦人始皇帝还是很大方的。去的地方越偏远,给的田地奴仆钱财越多。"


  始皇帝跪坐在案几之前看着竹简陷入了沉思。
  心中默默盘算大秦目前正在进行的几项事宜。
  秦始皇陵进行中。
  陇西长城修筑进行中。
  天下驰道铺设进行中。
  百越推进进行中。
  移风易俗进行中。
  货币统一进行中。
  阿房宫进行中。
  天下各地城池道路渠道修建进行中。
  大秦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真不少,这还只算了大工程。
  六国地区的基建水平和大秦的基建水平压根不是一个档次,城池道路水渠的平均水准和秦国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六国之财,多揽于贵族之手。
  而秦国之财,多用于城池建设,道路修建,河渠修筑水利工程。
  秦灭六国并非没有原因。
  秦修郑国渠之时明知是阴谋还要入套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秦国真的是把基建工程当成了重中之重,当然,其中也有一个重要因素。
  不管有没有战事,秦国的国情就决定了不能够让百姓停下来休养生息。
  如今,始皇帝亦是如此。
  始皇帝勤政,但说不上爱民。
  如今的秦国各地征夫加起来将近两百万。
  一个国家,十分之一的人口都在做征夫,这是何等概念?
  秦国目前就在崩溃于不崩溃的边缘反复横跳,然而极限压榨国家的最后一点动员能力已经成为了始皇帝的行政理念。
  作为一个一统天下的君王,他并没有把人民当成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而是统一的看成可动用的资源。
  有多大力量,办多大事,有一点力量不用,那就是浪费,自商君变法以后,这基本上成为了秦国历代国君的共识。
  秦国的行政理念向来如此,基本上每一代秦君都在玩极限施压的政策,始皇帝不过是玩的更极限罢了。
  按照正常情况来看,这些庞大的工程基本上已经达到了现今大秦的极限,始皇帝是为了不浪费一丝一毫能动用的力量,又不是奔着亡国去的。
  但是如今,情况又有所不同了。
  因为赵泗!"



见荆毫不犹豫的放入口中,又得到了赵泗的肯定,王离将信将疑的捏起来一点青灰色的盐巴放入口中仔细品量。

“真成了!”

王离意外的看着面前的青盐和一旁黑色的卤盐,不住的对比打量,很难相信这二者居然是一种东西。

“这……这是何等道理?”

“最下等的卤盐,居然能变成上等的青盐?”

赵泗笑了一下开口道:“科学道理。”

“实际上卤盐并不是盐,只是卤盐里面含有盐,盐本身就是干净的,我所做的就是把杂质里面过滤掉罢了。”赵泗开口说道。

真要说经过草木灰和木炭过滤的盐里面就没有杂质么?那是不可能的,质量也肯定比不上现代的食盐。

只不过之前的卤盐是杂质里面含有盐,人吃了就会出问题,现在经过提纯过滤以后,是盐里面含有杂质,依旧有一些重金属,依旧有很多杂质。

只不过这些含量已经达到了人体能够勉强应对的程度。

“那……要用木炭火烤?我看这样一来成本不小。”王离开口问道。

“那倒不是,其实也不用布匹过滤,只需要弄些密一点的筛子来筛去杂质即可,也不需要非得火烤,筛完以后,再用木炭草木灰过滤提纯,再筛一遍,最后晒干也能出盐。只是多费些人力罢了。”赵泗沉吟开口。

这玩意扩大规模生产的话,无非就是需要大量人手把卤盐砸碎,然后弄个大水池子倒进去融合,再用密集的筛子筛水,筛到下一个大池子里,把不溶于水的杂质过滤掉。

反复两三遍,差不多不溶于水的杂质也就干净了,然后再在下一个大池子里用木炭吸附色素以及一些筛不掉的杂质。

之后再引入下一个池子进行草木灰过滤提纯。

然后再筛一次引入下一个池子准备晾晒干出盐即可。

差不多找个日照丰富的地区,弄个五六个大池子,多找些人,人工过滤晾晒,只要天气好,食盐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产出。

当然,十分费人!

“那岂不是近乎没有成本!”王离直接忽略了人力成本这么一说。

越原始的时代,劳动力价值越低,人力成本越为廉价,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只需要耗费人手,就可以把卤盐变成源源不断的食盐,还是一等一的青盐,这是何等神技?

“关中卤盐矿也不少,这样一来齐地的盐未必能够卖的动。”王离显得比较兴奋。

“这次的卤盐还是杂质太多,出盐率有点低,可以先在各处盐矿一一取盐来尝试,先紧着出盐率高的卤盐来。”赵泗开口说道。

这样过滤提纯,就算造成一定损耗也不至于一斤卤盐出三两,说白了还是王离带来的卤盐含盐量太低。

“这还低?”王离反问一句。

“不能吃的卤盐变成上等的青盐,岂止百倍利润!”王离虽然单纯,但是并不傻。

“这哪里是利润的事情?”赵泗拍了拍王离的肩膀。

“你不会打算自家用让我入股吧?”赵泗笑着问道。

王离理所当然的点了点头道:“你我亲近,我家自有盐矿,我绝不会贪墨……”

赵泗摆了摆手笑道:“回去问问你大父!”

盐铁!

国之重器也!

这可是一种新式产盐手段!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只需要大规模生产,不管是从质量还是产量,都能对各地产盐地造成近乎毁灭性打击,重塑食盐的划分格局和生态环境。

以始皇帝的历史上的所作所为,赵泗甚至已经能够想出来始皇帝会怎么做了。

集合关中人力物力,寻找出盐率高的卤盐矿。

然后集中生产,直接对齐地的产盐大户来一个毁灭性打击,将食盐生态牢牢抓到自己手中。

在这个过程中,谁碰谁死。

猜到始皇帝的心思并不难,事实上真正优秀的上位者从不避讳让别人猜到自己的想法,或者说他们往往是开诚布公的。

优秀的上位者一般有自己固定的行事逻辑,而且轻易不会改弦易辙。

政治落入权谋本就极为下乘。

这涉及到对食盐生态的重塑,涉及到始皇帝将抓住帝国的命脉。

这种事情上始皇帝怎么可能有任何的摇摆?

王家是大秦最大的勋功贵族不假,可是王家在这件事上也没有任何资格插手。

但凡有能力的帝王和盛世的王朝,盐铁管控都是一管到底。

封建王朝这就是毋庸置疑的命脉。

别说王家了,就是关中顶层的勋功贵族加起来也别想让始皇帝让步。

王离只意识到了其中的利润,却忽略了这利润背后是什么。

赵泗也压根没有制盐炼钢卖钱的想法,除非是乱世或者王朝末期……否则在封建时代,不管是哪个朝代都风险极大。

王离有些不明就里,赵泗也没有过多解释,而是准备用饱和结晶法进一步提纯食盐质量。

这个就很简单,盐溶于水是有限度的,多了就要析出结晶。

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并不是很大。

其余可溶于水的元素要么是根本达不到溶解度,要么是溶解度随温度有所变化,哪怕是在饱和状态下,也可以保证盐是最先析出的纯净晶体。

当然,对于盐这种溶解度比较稳定的液体来说,想要析出纯净的盐结晶通过简单的升温降温并不能做到。

只能使用蒸发法。

也就是通过人为加热亦或者水分自然蒸使水容量变少,突破饱和度,自然而然就会析出盐结晶体。

看起来和把水烧干晒干出盐是一个原理,实则不然。

把盐晒出来利用的是盐不会挥发的特性。

而通过降低水分析出晶体利用的是盐突破饱和度极限自然析出结晶。

“等等!我这不是傻了嘛!”赵泗一拍大腿,王离呲牙咧嘴看向赵泗。

“你拍错了!”

“没拍错!这不是重点!”

赵泗悟了!

假如使用晒盐法,不可能一下子就把盐水晒干。

而是水分不断降低,盐结晶体不断析出的一个过程。

也就是说,盐水池子里最先析出的结晶体,就是最干净的盐。

至少是这个时代,最干净的盐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